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有多远
来源:本站作者:admin时间:2012年03月23日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有多远
2012-03-23 12:51:00 | 来源:上海金融新闻网 | 作者:陈三三
无论是从扩大国际影响力还是从自身经济战略安全权衡,我们都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我们也必须对自身的家底有一个清醒和务实的估量。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宗有一提挈全篇之句:“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本来是用来描述国家运势分分合合的规律的,但用来注解战后国际货币格局的演变,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鉴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中诸侯纷争,以邻为壑,导致了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进而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多番角力,建立了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君临天下”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完成了国际货币的“统一大业”。成立之初,尚无大碍,但好景不长。随着日本、欧洲的迅速崛起,流动性需求增加,美国黄金流失殆尽,经过27年风雨颠簸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于1971年轰然解体。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美元、日元、欧元(在欧元成立之前为德国马克、法郎、英镑)列强纷争的时代。《三字经》言:“魏蜀吴,争汉鼎”,国际货币体系中也演绎着“美日欧,争霸权”的货币战争史诗。经过多年的刀光剑影,日元逐渐淡出,欧元虽壮心不已,但是“人困马乏,身临绝境”。国际货币体系似乎到了“三国归晋”的时代。但这只是表象,欲知真相如何,且听笔者“青梅煮酒论英雄”。
日元、欧元:难成“英雄”按照曹操的观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将曹操的“英雄”标准套用到国际货币上就是“完善而又具超前性的金融制度、深度而又高效的金融市场、超群而吞吐宏大的经济规模”,这三个标准正好满足了国际货币成功运行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和稳定性”。我们不妨按照以上标准来逐一品评当今天下国际货币的“候选英雄”。排在世界经济规模第一梯队中的,有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其他经济体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中短期内难以进入候选之列。
先论日元。国际上主流观点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是日元国际化千载难逢的时机,但是由于日本政府缺乏战略观察,在金融制度上没有高瞻远瞩的规划,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可谓“胸无大志”,最终痛失良机。日本经济规模虽然较大,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从战后以来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只有向外“吞吐”的能力,没有“吸纳”外部经济的容量,从而影响了货币的可获得性。日本人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元“国际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评估,争议较大,对金融危机心有余悸,因此在国际化问题上犹豫不决,日元短期内难成“英雄”。
次论欧元。欧洲人从1957年开始着手推进欧洲国际货币的建设,历经千辛万苦,1999年终于创立了欧元。欧元虽然初期发展较快,势头较好,一度有与美元分庭抗礼之势,惜乎先天不足。欧洲各国政治独立,财政政策不一,现在更在欧债危机中备受煎熬,也正是由于这种先天的缺憾导致了欧债危机迟迟无法解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代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认为,由于“存在经济形态、文化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欧元很难成立,即使成立也是一大错误。在今后几年内很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而欧元将可能被各国旧有货币取代。”虽然我们并不希望大师预言成真,但欧元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成员国必须建立超主权的政治联盟和财政联盟,成为一个实质性的联邦国家,这是欧洲人几个世纪的梦想,而要变成现实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短期内这是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因此,欧盟虽有雄图大略,但“力所不及”,无力堪此大任,欧元似乎也难成“英雄”。
美元与人民币: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再论美元。目前,美元本来就是在位的国际货币,在日元衰落、欧元颓势、人民币尚未国际化之时,美元似乎又有一统江山的态势。
在国际货币是垄断发行还是竞争发行的问题上,国际金融界历来意见分歧很大。在以国际著名的货币史专家金德尔伯格为代表的“垄断发行论者”看来:对世界经济来说,国际货币体系中出现一个霸权中心,要比众多民族货币无序竞争高效得多。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统一的货币可以减少各国之间竞争性的货币贬值,避免出现16世纪英国财政学家和银行家托马斯。格雷欣所提出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然而,以著名经济学家本杰明。克莱因和哈耶克为代表的“竞争性发行论者”认为,在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国内货币都应该竞争发行,更何况国际货币。
尽管理论上的争论从未停止,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经济体还是选择垄断发行货币制度,似乎垄断发行要优于竞争性发行,但对国际货币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美元垄断国际货币发行的实际效果看,由于没有一个超主权机构的约束,美国人滥发货币,造成美元贬值,世界流动性泛滥,引起国际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国际社会深受其害,迫切期待出现新的国际货币,打破美元霸权格局。此时,国际社会自然而然把希望的目光聚焦到正在迅速崛起的人民币身上,大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也是美元霸权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推己及人,也理应“伸张正义”。而且眼下美元“失道寡助”,各国与人民币合作意愿空前强烈,人民币国际化占有“天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会。从“地利”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潜力,而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扩大内需,经济吞吐量在不断增加,人民币有成为国际货币的“潜在素质”。从必要性来看,要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保持经济的相对独立,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不独立,其它就无从谈起。另外,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俄罗斯、巴西等国正在加速推进本币的国际化,已经与中国展开了竞争的态势,在货币国际化问题上我们已经落后于对手了。所以,无论是从扩大国际影响力还是从自身经济战略安全权衡,我们都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我们也必须对自身的家底有一个清醒和务实的估量。
人民币国际化: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成熟,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效率还很欠缺,金融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超前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姑且不说我们是否满足“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和稳定性”要求,即使满足了这三个要素,我们也得审慎而为。一则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便利和相当的“铸币税”收入,减少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同时,人民币同样也有“特里芬难题”风险,在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之间面临两难选择。美国人可以凭借其“美元霸权”将风险转嫁给其它国家,让世界人民为其埋单,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金融实力上我们都不可以这样做。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较多,中国内需增长潜力巨大,人民币国际化后这一矛盾暂时不会凸现。二则,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遭遇与美元、日元的竞争。在美国推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世界加工厂”的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主要经营金融资本,日本和欧洲主要经营工业资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世界加工厂。在这一模式下,世界资金链的循环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日欧资金回流美国,一部分供美国人享乐,另一部分通过美国的金融创新形成金融资本,在美元政策的配合下进入日本、欧洲及新兴市场国家,获取超额金融利润。在这个国际分工链中,美国处于最顶端,日欧处于中间,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处于最低端。为了保证新的国际分工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美国人必须保证国际分工模式的角色定位相对稳定,必然对其他经济体涉足国际金融业时刻进行监控,只要美国的垄断金融资本利益受到威胁,美国人便不惜发动货币战争予以摧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针对日元、欧元、人民币发起的一系列货币战争此起彼伏,狼烟四起。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人已经纠缠不休,倘若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美国人会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加以钳制。还有我们的近邻日本,始终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国际关系中有一个现象:没有哪一个国家希望自己的邻国是强国。邻国强势意味着资源会向邻国集聚,同时增加弱国的安全防务成本。墨西哥有一句谚语,“墨西哥的不幸,在于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在处理邻国的关系上惯用的策略是《三十六计》中的“远交近攻”,而日本是运用这一策略的高手。二战中,日本曾以远交近攻为国策,与远在欧洲的德意结盟,近攻中、朝、越、缅……和南太平洋国家,一举达到其战略目的。东南亚国家一直是日元的主要区域,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将会与日元贴身肉搏,日本人岂能善罢甘休?这些都会增加中国经济的风险。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国策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将给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又将承受诸多风险的考验,但利大于弊,“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此,我们必须“胸怀大志,腹有良谋”,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区域后全局,从中国周边国家开始,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然后再向国际化迈进。
首先,夯实实业基础,让中国经济具备“包藏宇宙”的容量。没有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改变中国出口导向型战略,做到国强而民富,增强中国的内需能力。美国企业的海外资产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2007年开始,海外盈利已经超过了企业的国内盈利,这样就大大分散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风险。人们只知道美国政府债台高筑,殊不知美国企业非常富有,这种“国穷企业富”的状况大大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效率,拥有“吞吐天地”资金之能力,让世界各国资金进得来,出得去。
最后,要“韬光养晦”,加强沟通协调,处理好对外经济合作关系,尤其是要建立与周边国家良好的经济金融合作关系,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框架,减少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成本和经济交易成本。在这点上我们还得多学习刘备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假痴不颠”的韬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