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陆续披露的今年首季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广东、江苏等经济总量大省及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的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多数地方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同比增幅回落至10%左右。(4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对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进行分析,发现不只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回落幅度同样大: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29976.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50.51亿元,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1%,同比回落19.4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收入同比增长17.3%,回落17.4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收入回落幅度大于地方。结论是,全国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
而几个重点省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更大,表现更加突出。重庆回落64.6个百分点,上海回落30.4个百分点,江苏回落18.2个百分点,天津回落12.5个百分点,广东回落12.3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下降,与经济增速减缓有直接关系。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8.1%,已经连续5个季度走低,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而税收又来源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下降,税收必降,经济和税收呈现同步变动是预料之中的,但是,折射出的两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其一,我国财政收入过分依赖于房地产发展的弊端已经开始暴露出来。四大直辖市除了重庆以外,都是高房价地区,包括广东省也是全国高房价突出地区。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房地产泡沫稍有下降,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下降了,房地产税收下滑了,财政收入岂能不下滑?当然,这并不是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问题,也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要放松。
其二,过去税收对经济“过度征收”的不可持续性暴露出来了。这么多年,每年财政收入增速都在20%甚至30%以上,远远高于GDP增速。这种对经济“过度征收”的做法,往往会引起经济的负面反弹,而且有时这种反弹会来得很快。
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增速走低而出现大幅下滑,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不可忽视。过去预算按照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来安排已经有惯性了,大手大脚花钱已经养成习惯了,现在突然按照低增速搞预算,可能不适应或者预算账难以平衡。由此可能派生出几大问题。首先,一些地方和部门压缩预算,往往先压缩民生项目预算,使得民生项目财政预算越来越少。这是格外需要关注的。其次,大幅度减税减费刺激经济、启动消费措施,可能被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旨在挽救经济下滑措施的实施,出现经济更加恶化、财政收入下降更快的恶性循环现象。
最后也是最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征不来税了,那就更加依赖收费,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今年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4118亿元,其中,地方非税收入3472亿元,同比增加1158亿元,增长50.1%,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32.8个百分点,这是值得警惕的。以天津为例,今年一季度非税收入130亿元,同比增加68.9亿元,增长112.6%,高于天津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速82.5个百分点,其中行政性收费40.7亿元,占总非税收入的三成多。
结构性减税正在试点,对财政收入影响不大,一季度财政收入大幅回落,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包括房地产走势的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即便是增幅下降,但仍然远远高于GDP增速,特别是全国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加近3万亿元,如此推算全年将达到12万亿元。因此,面对经济连续走低局面,大幅度降税减费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对民生项目的财政支持资金只能增加不能缩减,为此应该大力压缩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包括压缩“三公”消费支出以及庞大的行政费用支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