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现货市场小麦走势分化,普麦市场受饲料替代拉动及托市拍卖底价大幅提高的影响,整体呈现稳中上涨的格局;而优质强筋小麦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及进口小麦打压,表现偏弱。受此影响,近日强麦期价上行乏力,行情明显弱于豆类油脂等其他农产品走势。
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
国内方面,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广西、福建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明确表示,要根据形势变化尽快出台预调微调措施,同时做好政策准备,留有相应的政策空间;与之对应的是,央行在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声明中也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这使得政策放松预期进一步升温。
但随后公布的3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数据极大地扰乱了货币政策微调步伐。国家统计局4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较2月份反弹0.4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鲜菜、水产品、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1%、1.3%和0.2%;此外,非食品价格也环比上涨0.2%。3月份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同时出现了反弹,说明当前物价上涨压力并未消除,导致市场对第二季度可能下调存贷款利率的预期大大回落。
欧洲方面,希腊债务问题稍有缓解,但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的债情又开始出现。目前,葡萄牙债务规模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7%,3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高位运行,失业率达14%;西班牙融资成本持续升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达到5.5%以上,欧债问题还将继续牵动市场神经。此外,经济数据机构Markit发布调查显示,欧元区3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9.2,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49.1,两项数据均处于50荣枯分水岭下方,疲弱的订单形势让欧洲区企业活动在3月陷于停滞,这可能令欧元区经济滑向温和衰退。
美国方面,4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季调后非农业新增就业人口仅12.0万,增幅创5个月来最低,数据远低于预期的20.3万人。非农数据警示,或许美国经济改善的程度并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乐观,使美联储政策前景变得更加不明朗。
笔者认为,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市场的反弹之路仍将充满曲折。
主产区新麦产量有望实现“九连增”
自2004年以来,小麦的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近4年一直保持在3.6亿亩以上。据农业部信息,预计2011年全国秋冬种粮食作物面积4.0亿亩,比去年增加410万亩。其中,冬小麦3.4亿亩,增加70多万亩。由于2011年优质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价差拉大,带动农民种植优麦的积极性,再加上各地农业及收储企业的引导,2011年秋冬各地优质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明显。据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799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比去年增加200多万亩;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达3621万亩,比去年增加32.4万亩,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扩大到2760万亩,较上年提高3.8%;山东省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10万亩以上,超过5400万亩。
据中华粮网遥感监测显示,自去年11月播种以来,我国北方冬麦主产区无明显农业旱情发生,冬小麦播种出苗后又有几次有效降雨。大部分耕地墒情较好,仅河北省南部和河南北部零星地区有轻旱。由于冬麦播前底墒良好,前期墒情及长势也持续偏好,旱情对冬小麦无明显影响。截至3月下旬,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作物长势水平基本呈持平态势并稍好于去年,其中江苏、安徽以及河南西南大部分地区的作物长势水平均优于去年,冬小麦苗情状况较好;黄河以北、河北、山东等地小麦苗情基本和去年持平,局部地区略差。整体来说,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内有68.6%长势水平和去年持平,有27.4%长势好于去年同期,仅4%苗情较差。但4月将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前期北方冬麦区小麦生育期推迟加大了遭遇“干热风”威胁的几率,西南地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南方地区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后期旱涝还有不确定性,仍将给小麦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但如果各项生产、抗灾措施得力,并且后期无不良极端天气出现,2012年我国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九连增”。
近年来,由于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小麦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截至2010年,每亩小麦的种植总成本已接近620元,而每亩净利润仅有120元/吨,成本利润率不到20%,这将极大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中央继续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此外,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自2012年4月1日起,2010年收购的临储小麦拍卖底价每公斤上调0.16元,上调后2010年收购的三等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为2040元/吨,比上调前的拍卖底价1880元/吨高了160元/吨;2009年收购的三等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上调为1960元/吨,上调了150元/吨。国家临储小麦竞拍底价的大幅上调使得其拍卖价格与小麦市场价格接近,将一定程度上提振小麦现货市场,也进一步抬高小麦市场价格底部重心。
需求加大普麦价格稳中有涨
由于冀鲁豫地区玉米霉变率较高,同时受国家加大食品整顿力度影响,近期,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小麦由于受供需面宽裕影响,价格涨幅较小,与玉米的价差拉大,目前国内三等白小麦与二等黄玉米的平均价差为135元/吨,其中黄淮地区玉米和小麦的价差扩大至120元-200元/吨。业内人士预计,因玉米价格高企,今年饲用小麦需求量或将达到2100万-2300万吨,这将对普麦市场价格产生一定提振作用。
近期,山东、江苏、安徽地区小麦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据市场监测,4月以来,山东德州各县市大部分面粉企业小麦入厂价在2160元-2200元/吨之间,个体粮商坐庄收购价在2100元-2160元/吨之间,比前期上涨了20元-60元/吨;滨州地区个体粮商平均收购价在2100元-2120元/吨之间,购销企业入库价在2160元-2200元/吨之间,面粉加工企业到厂价在2200元/吨-2220元/吨之间,市场价格整体浮动在20元/吨左右。江苏淮安地区普通白麦,当地粮库仓库成交价2140元-2160元/吨,当地船板价在2150元-2170元/吨左右,较前期上涨30元-50元/吨。安徽芜湖市场上混合小麦收购价2160元~2220元/吨,较前期上涨30元-40元/吨。
国际小麦价格低迷
美国农业部4月公布的供需报告预测,全球2011/2012年度小麦年终库存量2.062亿吨,较上月预测减少330万吨,但仍为近几年来的较高库存水平。近日世界银行表示,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粮食消费需求降低,而粮食供给不断增加,2012年全球粮食价格将趋于回落。自2011年11月以来,国际小麦价格保持低位。目前5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合人民币1648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325元/吨,较去年同期跌485元/吨。
由于进口小麦性价比较高,2011年下半年南方销区制粉企业使用进口麦比例较大,而对国产优质麦采购积极性不高。中国海关公布的2月份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中国小麦进口量为37.2262万吨(其中产地为澳大利亚的28.7521万吨,加拿大57750吨,哈萨克斯坦24476吨,美国1515吨以及法国1000吨),同比增加221.29%;1-2月共计进口58万4853吨,同比增加233.86%。国际小麦价格走势以及国内进口小麦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产优质小麦市场行情低迷。目前,山东德州地区藁优9415进厂价2500-2540元/吨;济宁地区济南17进厂价2480-25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郑麦366进厂价2500-254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藁优2018进厂价2580-2600元/吨;江苏南通地区郑麦9023进厂价2220-2260元/吨,较年初下跌10-40元/吨。
清明小长假以来,强麦期价运行乏力,主力合约WS1209连收两个十字星,主力持仓净空头看跌意愿较强。笔者认为,疲弱的现货基本面及宽松的供需格局不支持期价大幅反弹,后期若无重大利好消息提振,第二季度强麦期价或将呈现季节性回落行情。